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保健 > 生活常识 > 高温令我们无处可逃? 高温下的健康问题日益显著, 专家提醒:科学补液是关键

高温令我们无处可逃? 高温下的健康问题日益显著, 专家提醒:科学补液是关键

时间:2025-09-15 13:49:11

人气:

编辑:孙名祖

标签:

 全球变暖已成常态,极端高温天气频发,高温健康风险攀升,政府机构亦针对市民的高温健康问题做了不少举措。如在今年7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广东省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广东省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此个由广东省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更多是从市民健康角度出发,不仅仅关注温度计上的数值,更多是想提高市民对高温天气下健康的重视,并且认识到高温带来的健康威胁。

而“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自首次推出以来,自7月至9月已发布4次预警,由此可见,高温天气带来的健康问题逐渐逼近我们。

         2025年7月25日9时首次广东省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发布

信息来源:广东天气公众号

         2025年8月9日12时第二次广东省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发布

信息来源:广东天气公众号

         2025年9月2日16时第三次广东省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发布

信息来源:广东天气公众号

         2025年9月5日9时第四次广东省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发布

信息来源:广东天气公众号

随着 “热浪” 频繁来袭,高温下中暑风险逐步升高,普通市民该如何科学应对高温 “烤” 验?近日,《科学补液,应对高温》主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气象学、食品科学、临床医学及中医学等领域专家齐聚,围绕高温挑战、中暑防治、科学补液等议题展开探讨,深度剖析了全球高温新态势与中暑频发的核心原因,更从急救、膳食、科学补液等不同维度,为公众提供了科学、专业的高温防护建议。

高温已 “渗透” 到日常生活,健康问题需重视

高温常态化,高温的影响已经是全国乃至全球的问题。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魏维教授通过数据向市民分享到,2025年7月全国多地高温日数超过20日,高温日数多,且极端性强,2025年大概率将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3个最暖年份之一。

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气温升高波及全球,高温常态化引发的中暑问题已逐渐波及我们的健康。

这些场所、这类人,较易被中暑 “盯上”

不少人认为 “待在空调房就安全”,但专家提醒:高温风险藏在 “温差冲击” 与“高危场景”中,部分人群需格外警惕。

尤其是夏季上下班/学的通勤道路上,从舒适的空调房切换到户外高温的道路上,防范意识薄弱的通勤一族很容易成为高温中暑的“狩猎目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胡丹丹教授结合相关数据指出:道路及路边也是中暑高危场所之一。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张锐主任亦补充:高温天气下,无防范意识很危险!对于长期待空调房的上班族来说,体温调节能力会下降,突然进入高温环境时身体较容易‘宕机’,尤其需要警惕这种“温度冲击”!

中暑急救 “黄金 30 分钟”:记住 “移降补”三步骤

作为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较快速初步辨别自己可能被中暑“找上门“?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张锐主任表示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有可能是先兆中暑。

·先兆中暑:大量出汗、口渴、头晕、乏力、注意力涣散,通常体温<38℃

 

此时可能有些市民会以为只是户外出行或运动后,普通出汗、疲惫、口渴的感觉,比较容易忽视。

但张锐主任建议,高温天气下如果出行时,身体出现先兆中暑的信号不可忽视。可以立即转移到阴凉处,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为身体补充适当水分和电解质,休息30分钟,以避免先兆中暑发展为轻症中暑甚至重症中暑。

 

若遇到重症中暑不适情况,又该怎么办呢?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张锐主任现场教学重症中暑急救的“黄金30分钟”法则,简单总结为3步曲:

1️【移】:迅速将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2️【降】:用湿毛巾、冰袋(包层毛巾)敷在额头、腋下帮助降温。

3️【补】:如果人清醒,少量多次喂他喝电解质饮料(每15分钟200ml)。

如果人昏迷或呕吐,千万别强行灌水! 可能会呛到窒息,立马打120!

甄别脱水情况,选适量碳水化合物(糖分)的电解质饮料

相信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张锐主任分享的中暑应对措施中,当身体发生中暑信号时,同时人在清醒状态中,无论是先兆中暑亦或是重症中暑,及时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进行补液必不可少。

那是因为在高温暑热天气下,大量出汗,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身体可能发生脱水,而脱水是中暑的诱因之一。

那么身体的脱水情况究竟怎么分呢?应对中暑导致的脱水情况,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蒋鑫炜教授介绍:高温脱水分高渗、等渗、低渗三类,等渗性脱水较为常见,而中暑发生的脱水大多数为等渗性脱水,特点是 “丢失水分同时丢失电解质”。

蒋鑫炜教授给出建议:

·  果汁等含糖量高的高渗饮料不能替代水;

·  低渗、等渗脱水时,优先用电解质饮料;

·  少喝含人工甜味剂的饮料。

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胡财喜医生更肯定了碳水化合物及电解质在高温暑热天气下应对身体脱水的帮助作用。他认为,高温环境中想较快速补充水分,比较合适的方式是饮用含适量碳水化合物(约6%-8%)的电解质饮料。这也与蒋鑫炜教授提及到的“由于葡萄糖和钠会通过 SGLT-1 转运体在肠道中共转运,帮助身体水分吸收,所以含有适量糖分和电解质的饮料,能较快补充水分”的观点不谋而合。

不是所有电解质饮料都适合?专家支招:认准这几种成分

既学会了如何辨别中暑,亦知道了补充水分、电解质及适量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但随之而来的疑问是:在这种涉及健康问题的情况下,专家常提及的电解质饮料,究竟该如何科学挑选?如何选择更安心、更专业、更有保障的电解质饮料?

第一点:关注成分表

不少机智的“成分党”消费者都很清楚,辨别一个产品是否合适、是否安全及健康,首要是看成分表。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张锐主任亦给出指引:“在选择成分适宜的饮品上,可挑选符合国家卫健委推荐的高温作业人员饮品的成分标准的电解质饮料。”

根据张锐主任分享的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高温作业人员膳食指导》(WS/T 577—2017)中指出:高温作业人员饮品主要成分,比例为每100g饮品中含碳水化合物5~9g,钠25~70mg,钾9~25mg。

二、考虑渗透压

等渗(约280-340mOsm/L)的吸收效率较佳。

三、认准知名及值得信赖的品牌

在市面上,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三要素的电解质饮料本就屈指可数,而大众较为熟悉的宝矿力水特,便是市面上在各大便利店、超市很常见的一款。其配方诞生于1980年,与人体的渗透压相近,含有钠、钾等电解质以及适当的碳水化合物。不仅符合国家卫健委推荐的高温作业人员饮品的成分标准,更是国家体育训练局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能达到科学补液的效果。

(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不得转载或摘编图文内容。)

 

参考来源:

1.广东疾控《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广东省气象局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https://mp.weixin.qq.com/s/E6zn9uJlewcbpakNuv562Q

2.广东天气《首发!广东省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发布!》

https://mp.weixin.qq.com/s/jHR8L3g4VHPuNLfyeSZRtg

3.广东天气《第二期广东省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发布》

https://mp.weixin.qq.com/s/d2mVDGjl7WUN1zSj9CMiSQ

4.广东天气《第三期广东省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发布》

https://mp.weixin.qq.com/s/Pnn9OBBZnvQXsu3NIASgKg

5.广东天气《第四期广东省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发布》

https://mp.weixin.qq.com/s/UV45BCGZzqZm4cPOS5j05Q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相关标签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7-2018 备案号: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人民健康报为独立站点,不属于任何机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将会进行相应处理。